一品楼免费论坛_风楼阁全国资源共享平台_楼凤51论坛还能用吗_修车大队楼凤论坛

微信公眾號

讓供應商找上門

發(fā)布采購單

從容豪邁寫春秋——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堅持地質找礦紀實

   2014-08-16 本站admin13460
核心提示:微粉網訊:古越大地,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活躍著一支平凡的地質勘查隊伍——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59年來,這支隊伍以天作被、以地為床,風餐露宿,披荊斬棘,于平凡中見卓越,創(chuàng)造了非凡業(yè)績。作為浙江省有色金屬地勘局的下屬單位,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是單位主業(yè)”作為基本定位,事業(yè)經費全部用于地質工作,地勘業(yè)得到了空前發(fā)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59年來,該院累計勘查各類礦床(點)1000余處,累計探明
    微粉網訊:古越大地,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活躍著一支平凡的地質勘查隊伍——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59年來,這支隊伍以天作被、以地為床,風餐露宿,披荊斬棘,于平凡中見卓越,創(chuàng)造了非凡業(yè)績。

  作為浙江省有色金屬地勘局的下屬單位,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是單位主業(yè)”作為基本定位,事業(yè)經費全部用于地質工作,地勘業(yè)得到了空前發(fā)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

  59年來,該院累計勘查各類礦床(點)1000余處,累計探明大型礦床10個、中型礦床23個、小型礦床102個,累計探明鐵資源儲量7293萬噸、銅金屬量28萬噸、鉛鋅金屬量100萬噸、黃金金屬量10.91噸、白銀金屬量2231噸、螢石資源量1245萬噸,探明并提交開發(fā)利用的代表性礦產有浙江省最大的鐵礦——紹興漓渚鐵礦(鐵礦石量7468.1萬噸)、最大的銅礦——紹興平水銅礦(銅金屬量197686噸)、最大的銀礦——天臺大嶺口銀鉛鋅礦(銀金屬量871噸),此外還有諸暨璜山金礦、嵊州毫石銀礦、富陽東塢山銀鉛鋅礦、德清螢石礦等。

  在這些光鮮亮麗的數(shù)字背后,凝聚著該院一代代地質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大寫的地質情結。正是這一代代地質人心懷夢想、埋頭苦干,才能讓他們在風雨中從容豪邁。

  廣納賢才促發(fā)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其他單位一樣,浙江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也陷入了低谷,地質人員各奔東西,獨立謀生轉產創(chuàng)業(yè)者眾,在崗的地質技術人員寥寥無幾。《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出臺后,為了盡快扭轉地質專業(yè)人才捉襟見肘的被動局面,該院一方面除了招納回部分有志的老將,比如時任監(jiān)理公司經理的陳齊剛、天津分公司經理楊濟民以及溫州分公司經理鄭士河等,還向社會公開招聘吸納了礦勘院原院長范效仁博士、現(xiàn)總工張國全博士等。同時,他們每年還深入各地質院校招收應屆畢業(yè)大學生,強化隊伍建設。如今,該院已擁有了一支72人的高素質隊伍,其中教授級高工3人、高級工程師5人、工程師18人、助工19人,覆蓋地質勘查、鉆探、巖礦鑒定、采礦、選礦、測量、計算機等專業(yè),基本能滿足各類技術工種的需求。

  隊伍建成了,但還需要把這支年輕的隊伍迅速打造成一支既精通專業(yè)知識又具備市場開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經過研究討論,他們首先制定了“師徒制”快速成才法。一位師傅帶三到五名徒弟,根據(jù)地質工作開展流程,從最基本的地質常識做起,手把手地教,直到每位徒弟都能獨立擔當、合格地完成一個新的地質勘查項目。其次,他們按學徒數(shù)每年拿出一定的專項款作為師傅的培養(yǎng)費,但條件是師傅必須在兩年內帶出合格的學生。

  事實證明,只要在制定制度時尊重職工,傾聽職工的意見,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應。如,臨近退休的資深地質工作者馬正平身邊天天圍著一大幫年輕人問這問那,而馬正平總是有問必答,不厭其煩,還常常加班加點地幫助年輕人解疑釋惑;已經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張國槐,已退居二線的原副院長、教授級高工楊平舒等都甘為年輕人做墊腳石,且無怨無悔。

  正是有了這批老地質隊員的言傳身教,該院在“浙江省地質系統(tǒng)年度專業(yè)地質技術大比武”中才屢屢獲獎;正是有了這批老地質隊員的傾囊相傳,才有了該院當今的兵強馬壯,涌現(xiàn)出了一批年輕學科帶頭人。

  趙神祖,2008年7月畢業(yè)于長安大學,資源勘查專業(yè),同年受聘至該院,目前正在攻讀“中國地大(武漢)地質工程專業(yè)碩士班”。趙神祖謙虛好學,僅僅在浙江天臺下遼礦區(qū)鍛煉了兩年時間,該院便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承擔《浙江省新昌縣后岸銀礦區(qū)I-2號礦體勘探》項目的勘探工作。接到任務后,他刻苦研習礦區(qū)的地質情況,并向多方專家請教,同時不囿于前人的工作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制訂出了一套新的找礦方案,銀儲量從前人提交的100噸擴大至280噸。

  張國全,2008年8月畢業(yè)于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產勘查專業(yè),博士學位,同年受聘至該院。他言傳身教,常常與年輕人探討一些具體的地質問題,也常常向地質老前輩們請教。他憑借自身深厚的專業(yè)功底和鉆研精神,于2012年編寫了《浙東火山巖區(qū)銀鉛鋅多金屬成礦作用與成礦預測》地質專著。該部專著對浙江東部火山巖地區(qū)的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2013年,年僅36歲的他被任命為該院總工程師。

  靈活的激勵機制,“唯德”“唯才”的用人機制,鞭策著該院每一位年輕人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踏實走好每一步。

  健全機構保順暢

  隨著隊伍的日益壯大,該院承接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僅2013年一年,就承擔實施了各類礦產資源勘查項目95項,其中局自有勘查項目7項,政府財政投資項目4項,社會投資勘查項目8項;鉆探施工量2萬多米。為了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該院按工作內容設立了3個“所”:一所承擔局自主礦權項目,二所承擔中央、省財政項目,三所承擔地質技術服務性項目。

  任務明晰了,各所根據(jù)工作區(qū)域又設立了若干個項目部。凡涉及該院項目實施的所在地,均就地設立辦公基地,所有的項目人員吃住都在一線。據(jù)了解,該院已設立了臨海銅鉛鋅多金屬基地、衢州銅鉛鋅多金屬基地、諸暨馬劍1∶50000區(qū)調基地、諸暨店口琴塢銀鉛鋅多金屬基地、紹興漓渚鐵礦深部及外圍勘查諸暨店口基地、新昌后岸銀鉛鋅多金屬基地、臨安火爐嶺鉛鋅多金屬基地等。

  實踐證明,在項目實施地設立辦公基地,不僅能夠讓地質工作者摸透山里的每一類地質現(xiàn)象,科學地收集到野外第一手資料,而且還能夠鍛煉出一批人才成長。

  據(jù)了解,該院每年都會錄用一批地質類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為了讓他們有個良好的適應期,熟悉野外地質工作流程,完成“學”至“用”的角色轉換,每年新員工入職時,都要安排他們到基地進行一個月的專業(yè)技能培訓。

  在臨海基地,記者就看見了這樣一個場景:盛夏時節(jié),驕陽似火。倉庫旁邊的空地上整齊地擺放著三排長長的巖芯箱,里面排滿了巖芯,十幾位實習生正圍著巖芯箱,或用地質錘敲砸?guī)r芯以觀察新鮮面,或用放大鏡仔細地研究巖性結構,或用尺子丈量裂隙面的角度,項目負責人吳躍峰正拿著一塊標本認真地講解著……相信過不了幾年,這批實習生就能夠獨挑項目重任。

  苦練精兵強隊伍

  地質項目的實施,既要遵循嚴格的工作流程,更要突出科學的嚴謹性。為了保證每個技術細節(jié)不出任何紕漏,該院制定了“月例會學習制度”,當項目開展到一定階段,指定時間、提供平臺,聚集全體技術人員,對各個項目進行會診,以整體的技術力量來保證每一個項目的質量。

  他們一般是先由項目負責人在臺上詳細介紹歸口項目的具體情況,包括礦區(qū)區(qū)域地質概況、前一個月的工作思路、目前工作開展的程度和已經取得的成果以及當前碰到的棘手問題等。介紹完后,其他項目的技術負責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直到達成統(tǒng)一意見。技術人員在屢次切磋中,既拓寬了個人的知識面,同時也一步步夯實了單位的技術根底。

  礦勘院二所所長李潤豪是該院的年輕骨干。2012年,他承接了“諸暨測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這是浙江有色局創(chuàng)建以來首次承擔的區(qū)調項目。區(qū)調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與大家所熟悉的礦調有著較大的差別,而且面積廣、時間緊。要按時按質完成這樣大型的項目,除了與省專家保持密切聯(lián)系以取得技術指導外,每周例會制度便成了李潤豪取得勝利的戰(zhàn)術武器。每周,他會準時在諸暨馬劍區(qū)調基地召開研討會,聽取工作匯報,共同研習資料,在一天天的積累中逐步提高技術水平……

  這種高效創(chuàng)新的例會制度,加之實踐中的持續(xù)磨練,才造就了今天這只敢于亮劍的礦勘院年輕的區(qū)調隊伍。如今,該所的小伙子們基本掌握了區(qū)調的技術要領,已能夠獨立開展各項工作。

  為了消除項目負責人在專家項目評審現(xiàn)場的“不善言詞”和“緊張”心理,該院還制定了形式類似于月例會學習制度的“項目評審預演練制度”、“原始資料展評活動制度”……這些工作的開展,凝聚了單位員工的集體智慧,形成了礦勘院強悍的戰(zhàn)斗力。

  凝心聚力鑄輝煌

  59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從嬰兒到花甲老人的過程,幾乎是他的一生。而對于浙江有色地勘局勘查院來說,是從貧窮走向富強的59年。59年的風雨歷程,通過一代代地質人自強不息、埋頭苦干,無論在國家建設項目上,還是在地方經濟的服務上,每一次歷史突破,都凝結著地質隊員的辛勞和智慧:

  ——“浙江省紹興縣漓渚鐵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2006~2009)項目是國家財政項目,探明鐵礦石資源量(333+3341)1170萬噸,其中333鐵礦石資源量875.15萬噸;發(fā)現(xiàn)了4個獨立的鋅礦體和3個鉬礦體;完成鉆探3076米、坑探2436米。該項目的突破,可延長礦山開采周期8年,穩(wěn)定職工就業(yè)711人。

  ——“浙江省天臺縣南屏鄉(xiāng)下遼礦區(qū)鉛鋅礦詳查”(2008~2010)項目,探獲(332+333+3341)鉛+鋅金屬量32萬噸、伴生銀130噸,獲得重大突破;完成鉆探8058.2米、坑探725米,已達到中型規(guī)模,礦體規(guī)模與品位具有尋找大型礦床的遠景。

  ——“浙江省諸暨市山岔嶺礦區(qū)螢石礦詳查”(2012~2013)項目,探獲螢石資源礦石量(332+333)878.41千噸,氟化鈣礦物量406.23千噸,品位52.56%,已達到中等規(guī)模;完成鉆探6929.05米。

  ——“浙江省新昌縣后岸銀礦區(qū)I-2號礦體勘探”(2010年10月~)項目,迄今已探明銀金屬量280噸,完成鉆探15000余米,已達中型規(guī)模,有望成為大型礦床。

  ——“諸暨測區(qū)1∶50000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兩幅聯(lián)測)”項目是2012年浙江省重點資金項目,測量面積895平方千米,將歷時3年。該項目是基礎性地質調查項目,填補了浙江有色局有史以來該類項目的空白。

  與此同時,該院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履行服務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與制定了浙江省“751”找礦戰(zhàn)略行動,確定了“重點開展7個重點勘查區(qū)地質找礦工作,開展漓渚鐵礦、平水銅礦等5座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接替資源勘查,支持省內企業(yè)‘走出去’勘查開發(fā)礦產資源”的行動方向,努力實現(xiàn)重點勘查區(qū)、老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重大突破,形成一批礦產資源戰(zhàn)略接續(xù)區(qū),初步建立了浙江省優(yōu)勢礦產資源儲備體系。

  ——參與制定了《浙江省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事故防范體系手冊”》,從規(guī)范基礎管理著手,明確了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對地質勘查施工作業(yè)進行了安全標準化,提出了“野外作業(yè)個體防護裝備”的具體要求,規(guī)定了應急管理預案,細化、規(guī)定了各類記錄表的格式。

  ——參與完成了《嵊州市礦產資源規(guī)劃》、《麗水市礦產資源規(guī)劃》、《諸暨市礦產資源規(guī)劃》、《紹興市城市地質調查》、《紹興市礦產資源總體規(guī)劃(2011年~2015年)》、《三門縣礦產資源規(guī)劃》、《上虞市礦產資源規(guī)劃》等的設計工作。

  ……

  奉獻為譜,榮譽為詞。“全國模范地勘單位”、“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先進集體”、“浙江省地質找礦工作先進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成果獎”等榮譽接踵而來,它們賦予了組織和人民對該院的信任和期盼,它們凝結著地質人的汗水和全院對找礦突破的信心和決心。

  回首走過來的歲月,浙江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副局長張根紅感慨萬千:“浙江有色金屬勘查院59年的發(fā)展歷程,始終彰顯著一代代地質人心懷夢想、埋頭苦干、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正是這種赤誠精神的支撐,才能在曾經的風雨中從容豪邁。”

  “有寒冬就有暖陽,有黑暗就有光明。在機遇面前,我們不松手;在挑戰(zhàn)面前,我們不撒手??辈樵喝w員工正以創(chuàng)新進取的陽光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充分展示堅強的決心和信心。”浙江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勘查院院長陳齊剛說。

  據(jù)了解,在新的時期,該院制定了宏偉的發(fā)展藍圖:以服務社會公益事業(yè)為己任,全力推進傳統(tǒng)地質技術服務向縱深發(fā)展;發(fā)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專長,在“五水共治”中建功立業(yè);研究開發(fā)農業(yè)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海洋地質工作,為浙江省社會經濟發(fā)展當好“先行官”;爭取在頁巖氣等氣體礦,地熱、淺層地溫能等液體礦的地質新領域取得突破;爭取在攻深找盲中找大礦、富礦、名特優(yōu)礦,擴大找礦成果和社會影響力。

  陳齊剛表示:“我們將準確判斷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zhàn),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牡丹江市林口縣積極引進碳酸鈣深加工企業(yè) 西寧建設鈦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yè)基地
福建明溪超細重質碳酸鈣等8個重點項目開竣工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隱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冀ICP備15025522號-1  |  冀公網安備130121020000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