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晶型控制劑、硫酸鋇用量、表面改性劑配方等影響納米碳酸鈣性能的因素進行試驗研究,并用于PE 薄膜制備開展了應用試驗,為制備比重較小、分散性好、吸油值低的納米碳酸鈣提供思路。
一、 晶形控制劑用量對薄膜性能的影響
在制備納米碳酸鈣過程中分別添加0%、0.3%、0.6%、1.2%、2%(按納米碳酸鈣干基含量) 山梨糖醇,考察不同山梨糖醇用量對納米碳酸鈣及薄膜性能的影響(2)。由表可知:不加晶型控制劑山梨糖醇的空白樣,比表面積小,透明性較差;隨著山梨糖醇用量增加后,粒子變小,比表面積增大,有利于光線繞射,透明率提高;但是比表面積達到一定程度,吸油值增加,加工阻力增大,粒子之間作用力強,造成分散性下降。綜合考慮,確定山梨糖醇用量為納米碳酸鈣的0.6%。
晶型控制劑用量對薄膜性能的影響
二、包覆硫酸鋇用量對膜性能的影響
將納米碳酸鈣采用0%、5%、10%、15%(按納米碳酸鈣干基的) 等不同量的硫酸鋇進行包覆,考察硫酸鋇用量對薄膜性能的影響。納米碳酸鈣的形態(tài)為立方體,加入硫酸鋇包覆納米碳酸鈣主要目的是形成具有海棉結構的沉積層,產生一定的空隙率,改善分散性,提升光的透光率,進而提高透明性。由表可知:隨著硫酸鋇用量的增加,納米碳酸鈣被硫酸鋇包覆,分散性和光透光率變好,當用量達到10% 以上后,透光率變化不大,綜合考慮成本因素,確定硫酸鋇用量為納米碳酸鈣干基量的10%。
包覆硫酸鋇的量對膜性能的影響
三、 表面處理配方對膜性能的影響
添加5%~6% 的不同表面處理劑進行試驗,考察其對納米碳酸鈣及薄膜性能的影響。從下表可以看出,試驗1中:硬脂酸皂中親水的COO- 基與Ca2+ 結合形成硬脂酸鈣,包覆在納米碳酸鈣表面形成包覆層,可以提高分散性和降低吸油值。試驗2 中:磷酸酯是以磷為中心,具有烷氧基的偶聯(lián)劑,由多個親油長碳鏈基團組成,在硬脂酸皂溶液中均勻分散后,與硬脂酸皂一起包覆在納米碳酸鈣表面,可降低吸油值,提高分散性和光透過率。試驗3 中:檸檬酸三丁酯是一種良好地增塑劑,與PE 母粒具有相容性好、增塑效率高、耐候性強,檸檬酸三丁酯溶解于硬脂酸皂中,吸附到納米碳酸鈣表面,提高納米碳酸鈣與PE 的相溶性,提高分散性和光透過率。試驗4 中:通過硬脂酸皂溶解磷酸酯和檸檬酸三丁酯,包覆到納米碳酸鈣表面,硬脂酸皂可提高分散性,磷酸酯偶聯(lián)劑具有增強效果,檸檬酸三丁酯增加相溶性,可以降低吸油值,提高分散性和提高光透過率。綜合來看,試驗4 配方具有低的吸油值、好的分散性和可見光透過率。
表面處理配方對膜性能的影響
四、納米碳酸鈣性能
本試驗制備的納米碳酸鈣與GB/T 19590-2011 中橡膠塑料用納米碳酸鈣指標對比。從表中可以看出,本試驗納米碳酸鈣達到I 型標準,從圖1 電鏡看平均粒徑為40nm,圖2 激光粒徑儀測試D50 為0.43μm,D97 為6.6μ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本試驗的納米碳酸鈣與GB/T 19590-2011的指標對比
五、 替代納米硫酸鋇性能對比
采用表1 配方,將本試驗制備的納米碳酸鈣(A)與納米硫酸鋇(B) 采用同樣份數(shù)進行混料、造粒制備母粒,吹膜制備薄膜,并檢測其透明性和分散性(表6)。從表6 可以看出,采用本試驗制成的納米碳酸鈣,制備的薄膜在分散性及透光率等性能上達到納米硫酸鋇指標,而母粒比重2.15g/cm3 相比納米硫酸鋇母粒比重小50% 以上,同樣量的母粒吹膜面積大,可降低母粒的生產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納米碳酸鈣(A)和納米硫酸鋇(B)性能比較
結論
晶形控制劑山梨糖醇用量為納米碳酸鈣的0.6%,按納米碳酸鈣量的10% 硫酸鋇作為無機表面處劑,采用4% 硬脂酸皂、1% 酸酯偶聯(lián)劑和1% 檸檬酸酯作為有機表面處理劑,制備的納米碳酸鈣比表面積為30.6m2/g, 吸油值為19.2 gDOP/100g,電鏡測試平均粒徑為40nm,激光粒徑儀測試D50為0.43μm,制備的PE 薄膜,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透光率可達88.9%。
納米碳酸鈣較納米硫酸鋇具有較小的比重,相比納米硫酸鋇母粒比重小50% 以上,同樣重量的母??纱的さ拿娣e更大,可以降低母粒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