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馬利根據(jù)市場上出售的43種石灰石的煅燒試驗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說:與最高加熱溫度和在該溫度的保持時間相比,加熱速度(包括預熱和煅燒)對收縮、氣孔率和反應性的影響更大。因而,通過對煅燒方法的研究和選擇適當?shù)臓t型,因粉化而不能使用或難以使用的石灰石也會逐漸產(chǎn)生利用價值,所以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而需要進行仔細研究。
按結晶的名稱與大小分類的例子列于表 1-1。
Hedin還做了晶粒大小和分解速度間關系的實驗。該實驗取15-20mm的粒度均勻的七種石灰石,在100%.CO2一個大氣壓下進行恒溫煅燒,并連續(xù)測定了由于分解出 CO2導致的減量。如圖1-1所示,CO2的分解速度有很大的差別。
分解最差的 1 號和 2 號石灰石是致密而且結晶粗的石灰石,3 號也顯然是結晶質(zhì)石灰石,以上三種屬不易燒成的種類。5 號和 6 號是白亞質(zhì)小結晶石灰石。最易煅燒的4 號是含有機物的小結晶石灰石。這樣,結晶好的密度高的石灰石,由于其結構致密、缺乏 CO2逸出的通道,導致 CO2 氣體難以發(fā)生轉移。在這方面,晶粒小的石灰石晶間不嚴實,而且在含有機物的情況下,有機物燃燒而形成多孔狀,CO2容易分離,也便于煅燒。
再有,岸等人在《回轉窯用石灰石評價的一個嘗試》中,將晶粒為 2-3mm石灰石的 A 和晶粒為0.3-0.5 石灰石的B 進行了對比試驗,認為晶粒在!,, 以下的石灰石作為回轉爐用原料更為適宜。他們根據(jù)表面洛氏硬度試(表1-2)、高溫線膨脹試驗、原料石灰石的磨損試驗,燒成石灰的磨損試驗、燒成石灰的吸油率試驗等,認為結晶小的石灰石粉化和散裂少,容易分解,因而,經(jīng)煅燒而產(chǎn)生CaO的結晶也容易長大,形成晶粒大而結構緊密的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