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的改性方法
碳酸鈣改性包括對碳酸鈣的結晶形態(tài)、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表面處理等方面的改進,以達到在復合材料中的改性目的。對碳酸鈣的改性有兩種途徑:
(1)從粒度入手,使其顆粒微細或超微細化以此來改善其在有機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并以微小的顆粒和增大比表面積來獲得在塑料、橡膠制品中填充時的補強作用。但這種方法的生產(chǎn)工藝復雜,產(chǎn)品成本較高,又難以工業(yè)化生產(chǎn);
(2)從表面性能入手,通過改性使其表面性能由無機性向有機性過度,由此來增大碳酸鈣與樹脂的相容性,改善制品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學性能。
①偶聯(lián)劑改性
其處理后的碳酸鈣多以表面吸附、物理纏繞、范德華力等形式與基礎樹脂結合。相比于未經(jīng)改性的碳酸鈣,改性后的碳酸鈣在樹脂中,分散較均勻,膜性能較好。但偶聯(lián)劑價格昂貴,使用中有一定局限。還可采用稀土元素進行表面處理,稀土元素獨特的外電子層結構決定了其化合物具有很多奇特的功能。如利用輕稀土元素、優(yōu)選有機配體合成出了一種無機粉體多功能表面處理劑,將其與碳酸鈣通過“核-殼”包裹技術制成活化的無機填充劑,與基礎樹脂的相容性優(yōu)良,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明顯改善,但成本也較高。
②填料表面涂覆
利用表面活性劑和低分子蠟等包覆碳酸鈣表面,用此方法處理填料,盡管價格便宜卻會導致填充材料的沖擊強度和斷裂伸長率下降,因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來源:十堰網(wǎng)